开车看手机危险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话题。但如何判断驾驶员“开车途中接打手机或翻看手机信息”的分心程度?一直是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题目。
借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来临之际,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朝闻天下》节目摄制组和辽宁省公安厅联系学校保卫处,希望借助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创新技术来测试“开车看手机”的分心程度,唤起民众的开车安全意识。
随后,学校保卫处国翔宇老师的组织协调,汽车工程学院赵剑教授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丛丰裕教授团队借助所开发的“人在回路的智能车辆交互技术”,并邀请一名二十年驾龄实验员在理工大学实验场展开“开车看手机分心”测试,通过图像、车辆行驶状态和脑电等多类信号的综合分析,准确记录了驾驶员听到短信声音、抓起手机、看短信内容及回复整个过程中的脑信号波动特征,并与正常驾驶脑信号对比,通过多尺度熵技术评估了短信内容对驾驶员脑部的影响程度。即使翻看手机结束后,仍然会影响眼睛对前方路况的注意力。从理论上讲,大脑一旦同时处理两项任务,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任务,大脑处理信息的效率也会严重下降,这在神经科学中称作双任务干扰。这也证明了通常所说的“视而不见”。以此次实验为例,车辆以每小时五十公里的速度行驶,驾驶人低头看手机三秒,盲开距离约42米。CCTV节目摄制组全程记录了整个实验过程,基于生理信号与车辆行驶状态的驾驶安全测试结果充分验证了行车过程中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另外,整个测试过程,也是我校科研团队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良好典范。
该节目录制完成后,在央视13频道,新闻联播及各大卫视媒体进行了连续滚动宣传,增强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
相关技术科普
我校运载学部汽车工程学院赵剑教授课题组与电信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丛丰裕教授课题组,联合发展了“人在回路的智能车辆交互技术”,该技术可以在驾驶过程中同时获取驾驶人员的生理信息、车辆的状态信息和道路交通信息,为驾驶安全提供客观的评价手段和较为可靠的预警信息,如图1所示,该技术可以在驾驶过程中同时获取驾驶人员的生理信息、车辆的状态信息和道路交通信息,通过基于小波的阈值技术去伪迹干扰方法和多尺度熵的不同层次多模态数据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脑信号复杂度的驾驶行为预测模型,为驾驶安全提供客观的评价手段和较为可靠的预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度量分心驾驶时脑认知模式的变化,如图2所示,计算驾驶员分心的程度和时间,为分心驾驶产生的危险提供评估依据。
图1 人在回路的智能车辆交互技术
图2 脑电信号复杂度特征变化曲线